教学科研

【信安教研】精研教艺强师能 聚力磨研新课堂(二)——信息安全学院网络工程教研室开展磨课备课活动

时间:2025-03-25 12:45 浏览:

为落实《重庆移通学院教师磨课工作方案》要求,持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3月20日,信息安全学院网络工程教研室在行者楼208教室开展本学期第二轮磨课专题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李帅军老师主讲的《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原理》课程,通过"说课-试讲-评课"三位一体流程进行全流程打磨。

此前,教研室在贤者楼220教室已召开磨课准备工作会议,组织全体教师围绕李帅军老师的《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原理》课程开展集中备课与教学研讨。李帅军老师就大家提出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对课程教案进行系统性优化。今日磨课活动中,李老师结合优化后的磨课稿与教案设计,重点呈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路径,通过教学实施全流程展示,为教研室教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改革范例。

课堂伊始,李帅军老师首先对章节大纲进行系统性概述,并将章节重点与难点进行明确与强调。在讲解计算机发展历程中,李老师系统梳理了19世纪-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开始-至今的计算机发展脉络,强调机械式通用计算理念对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奠基意义,清晰呈现四代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及特征演变。引导学生构建技术演进的历史观与系统观。

随后,在计算机系统组成模块教学中,李老师以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为逻辑起点,通过讲解冯·诺依曼思想引入存储程序原理与程序控制机制的核心内涵,并通过图示举例法,对硬件系统中的存储器、控制器等五大功能部件的作用及运算流程进行生动讲解。之后,采用"系统分层解析法"、对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知识及协同工作原理进行系统阐释。在后续的计算机的层次结构与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中,李老师通过构建流程图从数字逻辑层到应用层进行逐层解析,并通过讲解原理加案例的方式,揭示层次间的协同规范。在讲解重点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方面,李老师通过"概念解析-案例实证-算法推演"教学模式,系统阐释非时间指标与时间指标的内涵及应用场景,对较难理解的MIPS、MFLOPS、CPU执行时间等知识点设置了相关例题,引领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进一步掌握与吸收。

值得关注的是,李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结合华为鲲鹏处理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国产技术成就与技术突破,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深化了学生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的认知,又在技术细节中渗透价值引领,明确将"参与国产技术研发"纳入职业规划,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最后,教研室老师们针对李帅军老师的试讲内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听课心得交流与讨论,网络工程教研室黄海军主任充分肯定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就磨课准备工作中提出的优化课程设计、突出课程重点、提高数字化教学方法与今天的试讲成效进行一致性比对,发现磨课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磨课活动为网络工程教研室教师构建了多维立体化教学交流平台,通过全流程打磨机制,有效推动了教学能力的进阶提升,为教学质量持续优化筑牢了质量根基。教研室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化开展磨课教研活动,聚焦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的系统性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优质课堂生态,为培育适应产业变革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坚实的教学保障。

稿件来源:信息安全学院

      图文编辑:彭 佳 黄海军  武 宸  杨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