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彭鸿斌董事长《梦想与实践》一书中的先进教育理念,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信息安全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通过集中研讨、个人自学、心得分享等多种形式,深入领会书中精神,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5年5月30日,信息安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组织全体辅导员开展《梦想与实践》(第二辑)学习活动。学习以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各年级组同步开展小组分享。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建在学习中强调,彭董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框架,倡导全面育人,培养具有完满人格的学生。辅导员们在小组分享中纷纷表示,要将书中理念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为“小池塘里的大鱼”,具备跨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信息安全教研室】
信息安全教研室于2025年6月1日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梦想与实践》(第二辑)。教研室主任在学习中指出,书中关于创新思维与实践路径的论述,为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教师们在集中研讨中,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发展及教学实际,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将书中的先进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提升专业素养。
【网络工程教研室】
网络工程教研室于2025年6月4日组织专题学习会,围绕《梦想与实践》(第二辑)展开深入研读与交流。教研室主任黄海军带领大家回顾书中核心观点,重点解析了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深刻阐述。教师们在研讨中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体会与思考,积极探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大家一致认为,要以书中理念为指引,探索契合时代需求的育人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信息基础教研室】
信息基础教研室高度重视《梦想与实践》学习活动,迅速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并动员部署。在学习过程中,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们围绕书中的重要观点和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通过此次学习,教师们对彭董事长的办学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纷纷表示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应用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推动教研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软件教研室】
软件教研室于2025年5月27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梦想与实践》(第二辑)。教研室主任在学习中指出,书中“打破传统、缔造传奇”的育人理念为软件专业教学带来了全新思考。教师们在讨论中表示,要尝试引入更多开放性课题、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多元需求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指导,融入跨学科知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物联网教研室】
物联网教研室于6月3日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书籍中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实践展开学习。彭鸿斌董事长倡导的“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培养兼具专业与人格魅力的“高情商经营管理者”,为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实践蓝图。通过学习,教研室老师表示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型为灵魂的唤醒者,以责任与爱服务学生成长,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以及身心健康,探索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途径。
【总结】
学习《梦想与实践》(第二辑)精神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升华,更是推动学院发展的具体行动。信息安全学院全体师生通过此次学习,深刻领会了彭鸿斌董事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与目标。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立足“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梦想与实践》精神为指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育人模式,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学习感悟】
聆听彭鸿斌董事长的《梦想与实践》,如同在教育的星空下找到了前行的北斗。书中“打破传统、缔造传奇”的理念,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是流水线,而应是培育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沃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像书中所倡导的那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成长。相信在彭董事长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定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共同书写教育的传奇篇章。
——信息安全学院院长 王宁
彭鸿斌董事长洞察到单一学术评价的局限,认识到社会尤其广大中小企业更需要“杂家”。他锐意改革:嫁接工科与商科,让学生既懂技术又懂经营;近乎“疯狂”地重视文体艺术教育,将文艺种子播撒于心,旨在拓宽思维、融合逻辑与形象思维;并创新性地通过大量书院制实现“万人大学里的小班互动”,打破专业壁垒,提升情商与综合素养。
这启示我们:教育不应是流水线,而应是培育适应力、创造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沃土。专业技能是基础,但人文艺术素养和商业思维等“无用之用”,恰是未来人才在快速变化世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彭鸿斌的实践,为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
——信息安全学院辅导员 焦梦玲
通过精读彭鸿斌董事长《梦想与实践》中“相信自己”的篇章,那些关于突破自我设限的论述,如同在我思维防火墙中开启了一道白名单——原来最危险的0day漏洞,是深藏心底的“我不行”。这种对个体潜能的深度认知,恰与董事长颠覆性的教育哲学形成共振:当教育者率先击穿自我的认知堡垒,方能真正理解他所倡导的“教育绝非工业流水线上的标准零件制造,而应成为点燃个体独特星火的赋能生态”。
这种从微观自我突破到宏观教育重构的思维跃迁,在书中具象为三校四区的鲜活实践:通过“双院制”打破学科与生活的数字柏林墙,将书院转化为思想碰撞的熔炉;借“全生异科导师”制度织就跨领域星图,让普通学生在戏剧舞台绽放灵感,文科生在代码世界驾驭逻辑。其核心在于接纳平凡中的伟大力量——当教育者清除自己心中的“不可能”病毒,校园才能容许绿植按生命本态野蛮生长,学生方能以野蛮生长的“错位竞争力”,在当下时代构建独特的防御矩阵。这完美诠释了教育学的一句箴言:“教育的终极使命,是让千万生命在教育原野自由舒展,成为完整的人而非标准化的零件。”
——信息安全学院教师 彭港建
《梦想与实践》展现了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的生动实践,融合了教育创新理念与人文关怀。书中既有“卷到极致不如不同”的战略眼光,也有“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育人哲学,将产教融合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从商科的社会价值、通识教育的辩证思维,到特色教育对创造力的激发,处处体现“尊重个体差异,成就完整人生”的教育理想。在建设“双一流之外首选大学”的愿景中,更展现出包容多样与家国情怀的深度融合。
——信息安全学院教师 母雪娇
《梦想与实践》中,彭董事长传递的追求卓越、勇于实践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作为教师,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融入教学科研中,不断寻求突破。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相信在梦想的指引下,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一定能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更多力量。
——信息安全学院教师 郭晓婷
书中对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视,同样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过去,我忽略了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更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搭建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平台,让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彭鸿斌博士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成就,激励着我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本书为指引,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安全学院教师 陈旭
我在深入研读了彭鸿斌董事长相关材料后,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会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环境,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安全学院教师 章定
这次我学习彭鸿斌董事长的教育理念,我深受启发。我深刻认识到,在大学教学中,不能仅仅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秀程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也会不断尝试创新。例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课程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更多地进行讨论和答疑。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学习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大学期间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各种能力和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信息安全学院教师 徐国栋
稿件来源:信息安全学院
图文编辑:支枫然 学生工作办公室、各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