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分享、交流研讨、经验共享,既是播种的过程,也是沉淀收获的过程。为了让团队成员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思维融合,弥补自己知识盲区,增加兴趣点,扩大受益面,使团队成员人人会分享懂分享乐分享,信息安全学院特推出“教师分享日”系列教研活动。第23期分享日于2024年10月22日下午4点30分在贤者楼216开展,主题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分享”,由余洋老师主讲。本次分享活动由网络工程教研室主任黄海军主持,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

在分享会上,余洋老师先讲述了此次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本次研讨会值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一书出版35周年,邀请谢希仁教授和相关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各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共享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一流专业及一流课程建设经验,探讨教学实践、教材建设和前沿技术发展等。
之后,余洋老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此次活动的收获。第一个方面,从教师的秘密引出要想做个好老师必须要经历的成长历程,并分享了一些提高教学水平的技巧,比如“做一位能够回答教材中的所有问题的教师” “若想把一门课教得更好,试着把一类相关的课教得更好”等,鼓励教师们多思多想,磨练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二个方面,介绍网络工程专业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量子网络、6G网络、智能网络安全与管理等。鼓励教师们多关注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新技术,引导学生培养探索精神。第三个方面,探讨同类院校课程建设的可借鉴之处。比如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充分调研学生学情,结合教学团队的力量,分析适合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内容;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证书,并给与相应的学分认证等。

听完余洋老师的分享,老师们对专业建设和教师个人成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浩老师表示个人成长离不开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向内的自我学习,更要向外吸收前辈和同行的经验,这样才能成长地更快。最后,黄海军主任表示我们的专业建设必须要和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本专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同时,老师们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成为具备一定教科研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通过本次分享会,老师们都表示专业的建设和学院的发展需要每个老师提高自身领域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敢于大胆尝试新教学方法,为学校建成真正的双一流之外首选大学添砖加瓦。
稿件来源:信息安全学院
图文编辑:张 润 余 洋